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思想周刊
银川市“放管服”改革带来哪些改变
2019-05-14 09:30:07   
2019-05-14 09:30:07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核心提示 

  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实现“不见面马上办”。“不见面马上办”是一场从理念、制度、权力运行到作风建设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,对于促进宁夏营商环境的改变,推进宁夏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

  银川市率先在全国开展“放管服”改革并经两轮改革推向纵深,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,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。

  历经两轮改革,实现了由集中审批到集成服务的改变

  第一轮改革中,成立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,归集审批事项进入市民大厅,审批职能整体划转并进行整合,在审批流程再造的基础上不断精简优化审批事项。实现了“三集中三到位”,509项审批事项集中到市民大厅407个窗口,审批集中达到100%。围绕“三减两优”,对行政审批业务流程进行“七轮瘦身”,采取“一表通”便捷审批,实现“简单事项立等审批、联办事项一口办理、关联事项一章多效、踏勘验收统一勘验”。在此基础上,在市场主体登记和企业投资建设的审批事项中,选取企业能够自主决策、审批频次高、改革效果明显的191项企业投资项目探索开展“审批改备案”。经过第一轮改革,银川市减少行政审批环节265个,减少办理时限731个工作日,审批效率平均提高75%,50%的审批事项实现即办,企业投资政府项目从核准到取得施工许可证,由185天缩减到60天以内,企业注册登记由5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,有效解决了多部门审批、多环节流转、多头跑路的状况。

  2017年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启后,银川市紧扣如何让服务对象办事便利快捷这条主线,在破解企业注册准入准营和建设项目报批两个重点难题上集中发力,统筹推进办事导向的组织重构、权限重设和流程重置,取得“企业开办一日办结,项目报批大幅提速,准营事项1+N多证联办”等突破性进展,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、提交一次材料、不见面审批等,就可以办成一件事或者办成多件事。截至2018年11月初,银川市实现企业开办平均用时1.3个工作日,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审查到施工许可最短用时26个工作日、平均用时42.8个工作日,提前完成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8.5个工作日、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至120个工作日的部署要求,改革成效位居全国各城市前列。

  从线下到线上,实现审批提速与服务提速

  银川市本着让“信息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路”的宗旨,实现全市101项行政审批大类的88项进入市民大厅,74项划入审批局集中办理(占全市的73%),相对集中事项为同类城市最多。以“银川政务服务标准化”列入国家试点为契机,从服务设施、服务事项、服务流程、服务规范、队伍建设、考核监督、内部管理等七个方面,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运行。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,同标准办理,打造网上市民大厅、掌上办事APP、行政审批系统、审管信息互动平台、证照云平台等五个系统平台,选取7大类58项市场准入审批事项,实行“多点受理、同城通办”。2018年6月,初步建成覆盖全市37个部门、6个县(市)区、54个乡镇(街道)、505个村(社区)的一触即发、智能引导、数据跑路的智慧型政务服务管理平台。开启“1+N不见面”审批服务模式,推出“药店”“医院”“学校”“影院”等72份菜单,实现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成一揽子事,累计为53家卫生类公共服务企业减少证书发放130多个,为企业节约房租、人工工资等成本1100余万元。通过“12345一号通”等新媒体平台受理市民诉求,并借助大数据分析,找出社会化服务的缺位环节和优化服务的不足之处,回应市民诉求和期待。

  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,深化“不见面马上办”

  针对老百姓普遍反映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存在“程序多、时间长、成本高”等问题,银川市以实现“不见面、不跑腿、不打烊”的便民化服务为目标导向,大力推进“四办”事项的梳理落实,即推行简易事项马上办,287项事项实行按分钟、按小时计件;优先推行网上办,全市新增网上办理事项667项,网上办理事项达1067项,占比80%;个人事项就近办,在自治区统一规定35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街道(社区)、乡镇(村)办理的基础上,开展个体工商户、医师护士注册等25项事项下沉办理,使群众就近可办事项达60项;一般事项一次办,梳理出不动产登记等154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、申请材料齐全的事项,一审一核一次办结,最多跑一次。同时,集成建设项目审批环节,将项目报批涉及的10个部门全部入驻市民大厅,打破事项前后置关系,重塑审批流程,构建了“一表申请、一窗受理、集成审查、一章审批”的综合管理模式,采取多评多验多审合一,持续优化服务质量。

 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完善审管互动机制

  强化审管职能职责,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、责任清单、事中事后监管清单,从制度层面强化对行政职权运行的监督制约,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针对性。强化审批监管行为,通过电子视频监控系统,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控,发现问题及时改正,重点岗位设置电脑双向显示屏,群众可直观了解审批过程。强化审管信息互通,开发“审管互动”平台,及时向监管部门推送各类需监管的审批信息,确保审批和监管工作的完整性、连续性和协调性。实施“双随机一公开”,列出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33项,抽查情况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宁夏)向社会公布。推进行政执法改革,向乡镇(街道)基层下沉执法人员,推动域内一支执法队伍改革。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,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措施。

  (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 执笔:马建英)

【编辑】:杨丽
【责任编辑】:秦文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